<第一场雪> 的雪景有什么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3:05:15

选自散文集《秋色赋》,本文原题为《瑞雪图》。

作者峻青,1922年生。原名孙俊卿,山东海阳县人、幼时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十三岁就到邻村一家工厂当童工。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从事创作。1941年写出了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以后又陆续写了《黎明之战》《马石山上》《小侦察员》等短篇小说,1944年任胶东《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敌后武工队小队长。1948年随军南下,任中原新华社记者,中南人民广播电台宣传科长及编委。1952年从事专业创作。后调到上海作家协会工作。他的优秀短篇小说有《黎明前的河边》《老水牛爷爷》《党员登记表》《老交通等》,他还写了大量的散文分别收集到短篇小说集《海燕》、《最后的报告》散文集《秋色赋》中。

1960年至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歉收,国民经济遇到了暂时的困难。1962年的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了这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联想到了“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写下了这篇散文——《第一场雪》。

文章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先写下雪前天气骤然变化,再写下雪中的情景,然后写下雪后的壮美景色,最后写作者的联想。

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2点:
(1)描写细致,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2)在写雪景和人们活动后适当地展开了联想,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作者抓住了下雪时雪下得很大的特点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个方面写出了雪大的特点。
“鹅毛般的”“一会儿就白了”这是看到的,“簌簌”“不断”“咯吱”枯枝断了,这是听到的,这些词语都说明雪下得又急又密,。这段中作者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具体生动地写出了雪大。

作者主要抓住了雪后“美”的特点写的。雪后的景象是全文的重点。分雪后壮丽景色和人们活动二层意思讲的。
第一层中先概括地写雪后壮丽的景色。然后具体地描写了柳树、松树、柏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第二层通过描写人正踩在雪上发出的声音,孩子们堆雪人、掷雪球、发出的欢乐叫喊声,表达了大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这一段的描写,从整体到部分,由景物到人物,从静态到动态,运用了比喻和象声词,叠词等,有声有色,有诗情,有